①放:放逐。
②竭:尽。知:通“智”。
③太卜:官名,掌管国家卜卦的官员。郑詹尹:太卜名。
④因:通过、由。
⑤端:正。策:蓍草。龟:龟壳。“策”“龟”都是古代用以占卜的工具,筮用策,卜用龟。在占卜前把策端端正正摆好,把龟壳拂拭干净,以表示虔诚。
⑥悃(kǔn)悃款款:忠诚勤勉的样子。
⑦将:还是。劳:慰劳。
⑧游:游说。大人:指权要之人。
⑨媮:同“偷”,苟且。
⑩高举:指远离世俗。保真:保全纯真的本性。
哫訾(zú zǐ):阿谀奉承。栗斯:惊恐的样子,此处是形容献媚的丑态。喔咿嚅唲:强作欢颜,以讨人喜欢的样子。妇人:指怀王的宠姬郑袖。
突梯:圆滑。滑稽:巧言谄媚。韦:熟牛皮。洁:通“絮”,测量圆叫絮。楹:屋柱。
昂昂:昂然奋发的样子。
泛泛:漂浮不定的样子。凫:野鸭子。
亢:并举。轭:车辕前横驾在牲口颈上的横木。亢轭,犹言并驾。
驽马:劣马。
黄鹄:天鹅,相传能一举千里。
钧:古时三十斤为一钧。
高张:气焰嚣张。
数:数理,指占卜。逮:及、到。
屈原被放逐以后,
三年不能再见到楚王。
他为国竭尽才智和忠诚,
却遭到谗谄小人的诬陷和阻挠。
他心烦意乱,
无所适从。
于是就去拜访太卜郑詹尹,
说:“我有疑难,
希望依仗先生来决断。”
郑詹尹于是摆正蓍草,拂净龟壳,
问道:“您将有何见教?”
屈原说:
“我应该勤勤恳恳,质朴忠实呢?
还是送往迎来,应酬周旋终日?
是应该铲除野草努力耕耘呢?
还是游说王公大臣来成就虚名?
是应该忠言直谏不顾性命呢?
还是随俗贪图富贵,苟且偷生?
是超然世外保持自己的本真呢?
还是阿谀奉承,强装笑颜来讨好女人?
是应该廉洁正直,洁身自好呢?
还是圆滑世故,巧言谄媚,唯人是从?
是应该像昂首长嘶的千里神驹呢?
还是像在水中漂游的野鸭,
随波逐流,
苟全自己的躯体生命?
是应该与骏马并驾齐驱呢?
还是步劣马的后尘?
是应该与黄鹄比翼齐飞呢?
还是与鸡鸭争食?
这一切,怎样做是吉,怎样做是凶?
哪些该抛弃,哪些该依从?
世道混浊是非不清:
说蝉的翅膀重,
千钧反说轻;
乐器黄钟被毁弃不用,
把瓦锅敲得声如雷鸣;
谗谄小人嚣张跋扈,声名大震,
贤人志士默默无名。
啊,沉默吧,不再说了,
有谁知道我的廉洁忠贞?”
郑詹尹听后,就放下蓍草辞谢道:
“尺量长物有时就嫌短,
寸量短物有时就有余;
任何事物都有不足的地方,
聪明人也有糊涂的时候;
占卜有时也难卜吉凶,
神仙有时也有不知道的事情。
就依您的心意做您心中想做的事吧,
我的龟壳蓍草决断不了这些事情!”
本篇和下篇《渔父》王逸都认为是“屈原之所作也”,但后代学者都不信此说,而认为是后人“假托成文”。这两篇作品在文体、风格上与屈原其他作品颇不相同,它们诗味减弱而更加散文化,而且都是以第三人称、采用对话的形式组织成篇,明显的是一种“赋”体形式,这显然不是屈原自己的创作。其作者是谁,已不可考。郭沫若推测说:“可能是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作品。”(《屈原赋今译》)大致不错。
卜居,王逸《章句》解释说:“卜己居世何所宜行。”也即卜问自己的处世之方。本篇以卜问的独特方式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激愤和抗争,针砭现实,彰显己志。行文变化自由,错落有致,艺术性很高。